六年材料学博士浅谈成果转化三大难点

2019-03-13

笔者作为一名复旦理工科博士,多年以来一直在高校实验室搞科研,后来加入到科创帮工作,从而对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更多的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想要从高校科研工作者角度谈一下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点难处,以及作为科研工作者偏好与怎样的企业交流合作。

 一. 错位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 

研发和转化是脱节的,大部分研发活动并不是以转化为目的展开。

由于宏观学术评价机制导致大部分学术研究活动唯文章论,能否发更多的好文章才是高校科研团队所真正关心的问题。想要在高层次的杂志上发文章,需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尝试解决国际前沿的科学难题。

最起码在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大家只沉醉于登上更高的学术之巅,极少有人关注市场上的的实际需求。这样的研发难免“闭门造车”,研发出来的所谓“成果”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果,要么不能满足商业化的要求,要么与市场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

 二. 科研团队积极性不够强烈 

诚然,与企业合作研发、承接横向课题可以为课题组争取到更多的经费支持,经费可以养活一个课题组、购入更高级的设备、支持课题组去挑战更复杂的科研问题,但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高校科研单位,尤其是一流大学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基本上各个课题组在不购入昂贵仪器或药品的前提下,都可以维持自己正常的运转。

所以虽然很多课题组即便有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愿,但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足够强烈。

在笔者所工作过六年的课题组,也会有一些企业主动上门来寻求合作,笔者的导师也乐于与其合作,但由于找不到愿意干活的学生,合作往往也难以进行下去。

作为学生,我们来高校深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所以即便导师提出了希望做横向项目的要求,学生们也有可能只是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了下来,背地里还是捣鼓自己的为了发文章的实验。

 三. 科研周期长,不符合企业需求 

加入科创帮后,我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端,了解到他们的需求,不难发现很多企业面临优胜劣汰的窘境,迫切希望依靠科技转型升级,因而希望科研单位能够提供技术支撑,社会各界对新技术成果内在需求十分迫切。

正是因为企业这种“迫切的需求”,无形之中给高校科研团队造成了压力。要知道研发活动有其自身规律,很多重大创新成果都是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发积淀,才最终实现工程产业化。

笔者作为一名材料学的博士,深谙科研之不易。即便是企业所需研发的成果与专家研究领域相匹配,企业仍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收获阶段性的成果,甚至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这样耗钱、耗时间的合作显然不满足大部分企业追求“短平快”的要求。

随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行业的发展,技术转移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有不少专家学者给科技工作者提出了自己中肯的建议,比如:

1)科研单位前期要加大技术需求调研力度,和企业共同凝练技术需求,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科技支撑;

2)科研单位可以邀请企业参与科技研发的全流程中,建立科技人员和企业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一方面科研单位可以通过科技特派员的形式选派科技人员到企业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人员为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建立产研协作的“混编”团队;

3)科研单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价值观,只有转移转化才能产生价值,科研单位可以减少,甚至放弃眼前的利益,而追求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后的长远利益;

4)引入第三方,如专业和高水平的转化团队、高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保障各方利益的同时,尽可能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笔者也是发现成果转移转化复合型人才很少,所以才希望加入科创帮,有志推动行业发展。

除了以上之外,笔者还想补充几点,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作为高校科研团队更希望和以下这些企业合作:

1 与自己研究方向高度相关的企业 

一个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往往是非常细分的,比如都是做电化学研究的,做锂电池的很可能就不了解做超级电容器的具体难点,都是做石墨烯材料的,搞涂料的团队很可能不擅长制备薄膜。

只有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极度匹配的企业合作,才能实现水到渠成的理想效果;

2 前期有研究基础、有自己研究团队的企业 

一些没有自己科研基础或者科研团队的企业往往把高校专家团队“神化”,把他们想象得无所不能,一旦专家表示在某一个细节遇到什么技术难点,企业不仅帮不了忙,还表示无法理解。

这样会打击双方继续合作的积极性,而如果企业也有研究人员表示在某一问题上确实存在困难,前期也已经做过怎样的尝试,不仅会让高校科研团队觉得企业“懂技术”、交流起来无障碍,还可以跳过一些无效劳动、共同探讨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节省研发时间;

3 有一定学术追求的企业 

上文已经提过,高校科研团队还是以发文章为主要导向的,在已经满足学生毕业、老师晋升的前提下进行一些企业合作项目。

据笔者了解,也有不少企业希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想要申请更多专利提升自身技术壁垒和竞争力。如果企业有意愿和高校团队共同发表文章、申请专利,一定可以调动高校科研团队更大的积极性。

来源:科创帮 转载申明:本次转载仅出于咨讯信息传播需要,不代表我平台的观点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客服,我们会及时处理。

宝宝起名

本站所有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并给予反馈。
相关期刊推荐
名师在线

名师在线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视听界

视听界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畜禽业

畜禽业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中国园艺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通讯世界

通讯世界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乡村科技

乡村科技

农业综合 - 省级期刊

数学教学通讯

数学教学通讯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中国科技纵横

中国科技纵横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