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15位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内容涉及教育、医疗、文化、民政等多方面的民生问题。有政协委员建议把把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单列管理,设置机动编制,更多向教师队伍倾斜,并确保其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本版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张玉琴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张玉琴 黄艳 蔡晓素 何小敏
田刚:
编制向教师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发言时说,有的地方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重视不够,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比较突出;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需理顺。
为此,他建议,深化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中小学编制问题的特殊重要性,加大编制管理改革力度,探索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单列管理,设置机动编制,修订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盘活事业编制总量,加大编制统筹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调整力度,更多向教师队伍倾斜。同时,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统筹考虑,确保其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现行教龄津贴实施办法和标准是1985年制定的,按从教年限每月3~10元不等,远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建议调整教龄津贴发放办法和标准,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此外,他还建议中央财政增加经费,扩大特岗计划的实施规模,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在2018年招聘9万人的基础上,争取2019年招聘10万人。
高小玫:
将育幼纳入公共服务支持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在发言中指出,0~3岁婴幼儿养育支持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民生短板。她建议加快将育幼纳入公共服务支持体系。她说,由于机构育幼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沉重的育儿照护重任牵制着女性的职业发展,普遍的隔代养育则以祖父母巨大的付出为代价。调研表明家庭育儿负担是少生、不生的重要原因,育幼服务不足制约了全面两孩政策施行。她认为,具备明显外部性和公共属性的育幼,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关怀。她建议,应从建设3岁以下托育服务入手,逐步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育幼制度体系,提出合理的财政支持方式,研究家庭育儿个税抵扣、隔代养育财政补贴等综合政策支持。
同时,高小玫建议,加快建设托育公共服务体系。可借鉴国外设有专门的家庭事务部、儿童福利局,加快研究建立我国育幼专职管理机构,逐步实现儿童福利部门专管。并增加优质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鼓励公助民办、企业自办、社区托育、邻里帮托等各类机构,为育儿家庭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满足早送、晚托、临时托育等多样化的需求。
徐晓:
给快递小哥织好“安全网”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在发言时说,现在,网上购物快递到家,电话订餐配送入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2018年,全国快递包裹量突破500亿件,快递企业配送人员超过300万,各类网络外卖平台还有数百万专兼职配送员,他们中绝大部分是35岁以下青年。去年以来,各级共青团和青联组织围绕快递小哥的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在快递行业上演“速度与激情”的背后,快递小哥的职业保障还在“慢车道”上徘徊。其中,近半数快递小哥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日均投递量近百件,每周难得休息一天。在“双十一”等网购高峰期,工作量更是爆发式增长。有快递小哥统计,每天要走10多公里路,打100多个电话,爬1000多级台阶。虽然如此,但他们劳动合同签约率不高,“五险一金”参保率较低,“以罚代管”普遍存在。
为此,徐晓建议,完善职业保障,让小哥们跑得更开心,优化行业管理,让小哥们跑得更安心。建议适应快递行业就业方式,针对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健全政策法规,为快递小哥织好“安全网”。对快递配送车辆的车型、标识、通行、停放等作出规定,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同时,把智能投递货柜等纳入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改变“小区门难进、投递散乱差”的窘境。
张海迪:
加快发展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张海迪在发言时说,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其中,重度残疾人有2500多万,有托养需求的近千万,但能够得到服务的只有百万左右。为了照料他们,家庭成员甚至不能工作,很多家庭陷入贫困。因此,社会化托养服务是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
张海迪说,托养服务是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的托养机构,接收无人照料和缺乏照料的重度残疾人,给予照料护理,以及康复和医疗的帮助,使他们生活有保障。这项工作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帮助。张海迪建议,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重视和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购买服务、评估监管等制度,努力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托养服务。同时,加快发展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并提高托养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将托养服务人员纳入专业技能岗位设置范围,按照专业化、职业化,加快托养服务专业队伍建设。
陈百灵: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陈百灵在发言时说,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占总人口17.3%,也就是说每6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位老年人。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养老新模式,但也要看到,中国老龄化发展迅速,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应针对不同养老需求,靶向服务,重点解决好以照护为主的基本养老服务。
为此,陈百灵建议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整合家庭照护支持政策,通过适老化改造、上门服务、家庭病床,让居家养老得到专业服务。同时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同时,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便利化。发展城乡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或短期照护服务、配餐陪伴、应急救助、文化娱乐等,让社区支撑家庭养老,以低投入解决90%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此外,还应积极探索机器人等智能照护,提升科技支撑养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