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向国际专业期刊投稿时
科学网上有些年轻科技人员在第一次向国际专业期刊投稿时,心中忐忑不安,有一种担心被拒稿的担忧。这是因为缺乏经验,因而,心中无数。
今天我利用一点个人时间,与在科技战线奋斗的年轻科技人员一起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第一次投稿经历。顺便说一下,虽然我博士毕业后一直在私人企业任职,几乎不发表任何科研论文,但是,在我读博和刚毕业不久的时间内,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向本专业国际权威期刊投稿的三篇论文全部一次性被接受发表。
1988年底,我的导师决定将我的硕士论文的一部分向本专业的一个国际权威期刊投稿。这个期刊是:Mycological Research。这个期刊是英国剑桥大学通过知名出版社爱思唯尔创办的,在世界真菌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也属于影响因子的一个期刊。
我接到导师的任务,就立即对该期刊的投稿要求进行搜索。在获得这些规定和要求后,就认真地按照规定和要求对我的硕士论文进行修改,以适应期刊发表论文的规范。
经过一番认真的整理修改后,我将论文交给导师,他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将这篇论文寄往期刊出版社。寄出的时间大概在1989年一月初。大约一个月后,导师收到了出版社的回信。信中的主要内容是:这篇论文经过三个审稿人的评审,他们认为有值得发表的价值,不过,他们认为要最后获得发表,还需要对论文进行一些修改和补充。这三位审稿人已经在论文上做了需要修改和补充的标示,希望你们能够按照他们的要求对原稿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导师将寄回的原稿交给我,要求我尽快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补充。我当时在读博士学位,要上课和做实验,非常忙。 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日夜兼程地将论文按照三位审稿人的意见重新修改补充。在修改补充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地方有互相矛盾的描述。有一位审稿人把句子中的副词放在句首,而另一位将其移到句尾。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请示导师,让他做决定是放在那里合适。还有一个鲜明的迹象,就是三位审稿人都希望能够将他们自己以前发表的一些相关论文放进参考文献内。
大约两个星期后,也就是1989年二月中旬,导师又将我修改补充后的论文寄去出版社。又经过大约三个星期,导师第二次收到出版社的回件。回件中除了一封说明信,还有两份论文复印件。说明信上说,论文经过修改补充后几乎符合发表的要求,不过,有两位审稿人觉得还需要进一步的修饰补充,以便使论文更具有可读性。信中的复印件就是两位审稿人的第二次修改稿,希望你们按照他们的修改意见重新修改论文。
接到回件后,我信心倍增,所以,又夜以继日地对论文按照两位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修改补充。
经过大约两个星期的辛苦修稿补充打印,导师将我重新打印好的论文寄出去了。
1989年四月上旬,我们又收到了出版社的回信。信中有一封信和一份论文。信中说,论文已经确定被接受发表,只是还要按照最后这位审稿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最后一次的修饰和补充。这位审稿人要我将他以前发表的另一篇论文加进参考文献中。我如实地按照他的要求加进了他的论文索引。
四月中旬,导师再次将修改补充后的论文寄往出版社。大约一个月后,也就是在五月中旬,我们接到出版社的信件,信中说,论文已经被接受发表,信件内是发表论文的样本,请仔细审阅,如有错误,立即通知出版社。
我们经过认真的审阅后,觉得符合我们的原意,也没有发现缺失和错误,所以,立即告知出版社,可以用样本作为正式论文发表。
大约一个月后,我们看到了这篇论文发表在六月份的期刊上。
论文的题目是:“Nuclear changes in Phytophthora during oospore maturation and germiantion”.论文的作者是:Jiping Jiang, L.W, Stephenson, D. C. Erwin, J. V. Leary. D. C. Erwin 是通讯作者。
经过这次论文投稿的过程,我从中得出下列的个人经验:要使一篇论文被接受发表,应该做好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论文的内容要有新意。
其次,论文的论点要有充分的实验数据支撑。
第三,要充分尊重审稿人的意见。
第四,投稿前,要对该期刊的要求规则心中有数。
最后,要对审稿人的学术背景多加了解,尽量将其相关文章列入参考文献。
凭着这样的体悟,我在以后的投稿中,一直比较顺利,总是被接受发表,从来没有被拒稿的经历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