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答辩实用“秘籍”!
每年将到毕业的时节,论文答辩就成为各位同学的头等大事。有的同学为准备论文答辩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有的同学却应对自如,在准备论文答辩的间隙还在做着毕业旅行的攻略,真是学习玩耍两不耽误。话说,怎么轻松准备论文答辩,顺利毕业呢?
小编这就为大家奉上毕业论文答辩实用“秘籍”!
一、答辩流程
(一)学生在答辩会举行前,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
(二)答辩现场,由答辩老师介绍答辩规则。
(三)答辩老师针对论文进行提问。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一段时间后,再来当场作答;而有的学校则不设准备时间,要求学生当场立即作答。
(四)学生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如分组进行答辩,则待组里所有人答辩完成后清场休会),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是否通过,并统计成绩。
(五)召回答辩学生,当场宣布答辩结果、进行小结;或之后宣布答辩成绩。
各学校答辩流程可能稍有不同,仅供参考!
二、答辩准备
学生自述需要准备的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说明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前人做了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依据?
9.本文的优缺点?
10.论文有何创新之处?
11.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12.本文提出见解的可行性?
13.定稿交出之后,自己重读时发现的缺陷?
14.写作毕业论文时的体会?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答辩过程中老师常提出的问题:
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
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
5.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
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7.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
8.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9.你的论文基础是何种研究视角?
10.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
11.研究的应然、实然、使然分别是什么?
12.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13.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而不是写书的逻辑)!
答是所问是重要规则。答辩人尽可以在熟知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从容陈述,有理有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回答问题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语言专业并简洁。
PPT准备
有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突出重点。在答辩过程中,专家希望从PPT中得到有关你的研究的重点信息。那么,PPT的整体结构就同样需要突出重点。简而言之,一个好的答辩PPT,应该少前言简介,多结果讨论。你不必认真描绘论文中的种种细节,但一定要详尽阐述研究的具体结果与意义。在有限的时间内提炼出重点内容并展现给专家,这就是好的答辩PPT应有的作用。
1.关于内容
(1)一般概括性内容:课题标题、答辩人、课题执行时间、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归属、致谢等。
(2)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案设计(流程图)、运行过程、研究结果、创新性、应用价值、有关课题延续的新看法等。
(3)PPT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让答辩老师明白哪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页数不要太多,30页左右足够,不要出现太多文字,老师对文字和公式都不怎么感兴趣;
(4)凡是贴在PPT上的图和公式,要能够自圆其说,没有把握的坚决不要往上面贴。
(5)每页下面记得标页码,这样比较方便评委老师提问的时候review。
2.关于模板
(1)不要用太华丽的企业商务模板,学术ppt最好低调简洁一些;
(2)推荐底色白底(黑字、红字和蓝字)、蓝底(白字或黄字)、黑底(白字和黄字),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我个人觉得学术ppt还是白底好;
(3)动手能力强的大牛可以自己做符合课题主题的模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喜欢的图在“幻灯片母版”模式下插入就行了。
3.关于文字
(1)首先就是:不要太多!!!图优于表,表优于文字,答辩的时候照着ppt念的人最逊了;
(2)字体大小最好选ppt默认的,标题用44号或40号,正文用32号,一般不要小于20号。标题推荐黑体,正文推荐宋体,如果一定要用少见字体,记得答辩的时候一起copy到答辩电脑上,不然会显示不出来;
(3)正文内的文字排列,一般一行字数在20~25个左右,不要超过6~7行。更不要超过10行。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标题之间的距离(段间距)要大于行间距;
4.关于图片
(1)图片在ppt里的位置最好统一,整个ppt里的版式安排不要超过3种。图片最好统一格式,一方面很精制,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图片的外周,有时候加上阴影或外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关于格式,tif格式主要用于印刷,它的高质量在ppt上体现不出来,照片选用jpg就可以了,示意图我推荐bmp格式,直接在windows画笔里按照需要的大小画,不要缩放,出来的都是矢量效果,比较pro,相关的箭头元素可以直接从word里copy过来;
(3)流程图,用viso画就可以了,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4)ppt里出现图片的动画方式最好简洁到2种以下,还是那句话,低调朴素为主;
(5)动手能力允许的话,学习一下photoshop里的基本操作,一些照片类的图片,在ps里做一下曲线和对比度的基本调整,质量会好很多。windos画笔+ps,基本可以搞定一切学术图片。
三、答辩技巧
(一)熟悉内容
参加论文答辩的同学,首先必须对自己所着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准备。
(二)图表穿插
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三)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四)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的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着你的思路走。
(五)举止体态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始终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论文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体态语。
(六)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论文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答辩时间要求,因此,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对论文答辩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
(七)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毕业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毕业论文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论文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界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对你的毕业论文给予肯定。
(八)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称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人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九)文明礼貌
在答辩过程中,除以上几点需要注意,这一条也需注意,虽然起不上很大的作用,但可以给答辩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你与他人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一般而言答辩老师选择的是你。
四、答辩禁忌
(一)论文陈述不抓重点,像流水账一样叙述每章内容;
(二)不会控制时间,时间到了还没讲完;
(三)PPT过于花哨,或满篇大段文字;
(四)老师已经指出论文中的明确错误,仍不愿承认,反复辩驳;
(五)答辩中使用自己不理解的概念,不懂装懂;
(六)着装过于随意,不够得体。
毕业论文答辩可能是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场考试了,过了这一关,毕业就近在眼前啦,童鞋们赶紧把这份“秘籍”收藏起来吧!
本文由综合整理自“南瓜学堂”(ID:pumpkinschool)、“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文章转载于:学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社科学术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