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点评:学术论文写作中的批判思维!

2019-03-14

2017年7月29至3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了“2017全国新闻传播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来自128所高校的237位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参加研修。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老师为研修班提交的数篇论文进行了评议。陈教授还邀请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廖金英为每篇论文写了文字评语。为了体现评议的全面,两位教授故意不看对方的观点,全部独立评审。结果表明,他们的论文评语行文风格不同,但对论文症结的评价,大体一致。

社长提示:本文前半部分为所评议论文简要概括,后半部分为专家评议。 

所评论文

全球数据新闻生产特征与叙事模式

——基于2012-2017 全球数据新闻奖提名作品的实证研究

原文摘要

本文对2012-2017 年获得“GEN 数据新闻奖”提名的413 部作品建立数据库开展实证研究, 以数据新闻领域最早的专业奖项作为切入点,以期管窥全球数据新闻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归纳出数据新闻评选的三个基本维度和发展趋势。同时,研究认为数据新闻报道不能忽视传统的新闻叙事的价值,提出将“讲故事”的理念重新融入数据新闻报道中,发展以“数据处理”为核心,以“新闻叙事”为主线的融合新闻报道。基于此研究重点对历届获得“数据可视化叙事”奖项提名的作品进行了文本分析,归纳出数据呈现嵌入新闻故事的三组基本模式。

文章大体结构

全球编辑网络数据新闻奖(Global Editors Network Data Journalism Award)创立于 2012 年, 是最早为奖励杰出数据新闻作品设立的专业奖项。截至 2017 年,GEN数据新闻奖历经 6 届,已有来自 44个国家的413 部作品获得提名。

一、全球数据新闻生产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历届数据新闻奖提名作品进行内容分析,由浅入深地描绘全球数据新闻生产的总体形态,主要着眼于三个层面:第一,提名数据新闻作品的总体特征; 第二,提名数据新闻生产者的基本特征;第三,优秀数据新闻报道的主题及形式。

二、数据新闻评选的基础维度与变化更迭

通过对历届奖项设置进行梳理发现,数据新闻评选主要围绕三个基础维度展开——“数据驱动调查”、“ 数据可视化叙事”、“ 数据新闻应用”,六年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拆分、重组,并逐步趋于稳定。

三、数据新闻的叙事模式

2010 年第一届数据新闻圆桌会议上,劳伦兹(Lorenz)将数据新闻生产流程阐释为“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故事”。西方学者在描述数据新闻生产时通常将“数据处理”视为生产流程的核心,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新闻叙事”在数据新闻生产中的价值。

本研究提出将数据新闻业置于媒介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将数据新闻报道置于融合新闻报道的框架之下,将“新闻叙事”理念重新融入数据新闻生产过程当中,将数据新闻生产流程概括为以“数据处理”为核心、以“新闻叙事”为主线, 纵横交织的过程。其中,“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理—— 数据分析”三个具体步骤;同时“数据处理”作为“新闻故事”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又与“确立主题”“呈现故事”共同构成数据新闻叙事的主线。可以说,数据新闻生产流程发端于对新闻故事的构思与策划,通过数据的采集、清理和分析,围绕“新闻叙事”这一主线进行,即在大数据驱动之下,通过“数据”与“叙事”的不断整合,最终完成新闻故事的呈现。

(一)线性模式延伸合模式

(二)利基模式与类比模式

(三)组合模式与网状模式结语

未来的数据新闻报道有可能是几组叙事模式的交叉组合,也有可能不断产生全新的叙事模式,这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数据新闻生产不断创新的魅力所在。 

陈力丹老师事后再分析

这篇文章所研究的“全球编辑网络数据新闻奖”,国内知道的人不多。文章对这个奖项的获奖作品的面上情况分析,写得很不错,找个刊物发表,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若从学术研究的价值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仅有一些学术资料的价值,因为文章基本是叙述,仅有一些表面的分析。特征、叙事模式,都是根据该奖项的评奖标准及其标准的变动、观看获奖作品的感觉,以生活、工作经验得出获奖作品各方面的分类, 没有学术理论来支撑自己得出的特征、模式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此文多少体现自己观点的是第三节“数据新闻的叙事模式”。作者在引述了一位国外研究者的观点后表示不同意其观点,认为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新闻叙事’在数据新闻生产中的价值”,提出:“将数据新闻生 产流程概括为以‘数据处理’为核心、以‘新闻叙事’为主线,纵横交织的过程。 ”没有理论依据,这是作者自己的判断。随后得出数据新闻叙事的三种模式。恰恰在这个关键点上,作者没有学术理论的运用,而是直接凭经验得出了结论。作者使用的是宣传话语 “以××为核心、以××为主线”,听起来好听,细想起来不过是一种没有逻辑的文字游戏。核心、主线仅是一种比喻,如何可以用来证明学术上的道理?

文章的关键在于没有运用相关的学术理论进行论证,经验是不能作为依据来对事物做学术判断的。

例如,同样是关于这个新闻奖奖项的变化,此文作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了变化,却没有从中发现涉及新闻叙事的奖项取消了意味着什么。我审读其它文献则发现,2012 年开始这一系列数据新闻奖中的两项,到2014 年被取消了,即“ 讲述故事(storytelling)”和“ 数据故事讲述(Data  storytelling)”,接着该文献作者提供1 个全球编辑机构和2 个最权威的数据新闻研究者言论,说明数据新闻不是新闻叙事而是新闻论证;用8 个实际案例加以证明。这只是提出问题,后面大量使用各种类型的数据新闻案例进一步加以论证,再用一半多的篇幅以社会研究 的“科学环”理论、社会科学方法理论加以论证,最终得出结论:“数据新闻:一种社会科学研究式的新闻论证”,这句话即是论文的标题。

相形之下,《全球数据新闻生产特征与叙事模式》基本是情况的叙述,在没有理论支撑的情形下提出的观点也难以立住,很容易被推翻。

关于数据新闻的批判思维要点, 我在《大数据与新闻报道》(《新闻记者》2015 年第2 期)一文谈到过。数据并不完全是客观的,要多问几个问题“:这些数字是哪里来的?“”谁记录了这些数字?”“怎么记录的?”“出于什么目的收集这些数据?“”我们怎么才能够知道数据是完整的?”等等。数据自己不能说话,记者需要借助一系列算法在数据中挖掘出意义。算法不等于判断,从数据世界进入现实世界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做出错误的报道。

陈力丹老师当时点评: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关于“全球编辑网络数据新闻奖”的基本情况介绍,略有些分析,叙述思路比较清晰,但没有进一步的学术深度。从极为有限的参考文献可以看出,文章的学术价值有限。

现在的文章大标题是“全球”如何,而分析的只是被评上奖的作品, 这几个奖不能代表“全球”,只能代表全球编辑网络数据新闻中最好的那一部分。

文章的基调是对这个奖项的全盘赞美。要有一些批判意识,数据新闻在真实呈现方面问题很大,从一般事实到变成故事,其中的添加和建构都会产生欺骗。

廖金英副教授评语

中规中矩的传播学经验学派研究,很难提供具有理论价值的研究意义陈述,也很难提供反思性的批判论证。

如果文章能提供隐匿于数据背后的信息,如评委构成及研究领域、数据新闻奖评奖参照标准、落选数据新闻的经验总结、获奖数据新闻背后的资本介入、分工与经济利益分配、新闻所涉价值观等更丰富的信息帮助了解,会更有价值。

本文亦感谢论文原作者支持。

本文来源:《新闻与写作》2017年11期;原标题《学术论文写作中的批判思维》。作者: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廖金英: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社科学术圈编辑整理。

宝宝起名

本站所有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并给予反馈。
相关期刊推荐
家长

家长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现代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

企业经济 - 国家级期刊

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畜牧兽医科学

畜牧兽医科学

医药卫生综合 - 国家级期刊

电脑知识与技术

电脑知识与技术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电脑迷

电脑迷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

体育世界(学术版)

体育世界(学术版)

体育 - 省级期刊

食品安全导刊

食品安全导刊

合作期刊 - 国家级期刊

种子科技

种子科技

农作物 - 省级期刊

建材发展导向

建材发展导向

合作期刊 - 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