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正在自我诊断精神疾病。它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年轻人.对治疗的需求激增,一些人的处方精神科药物已经爬上去了。
这些上升的患病率趋势与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日益关注并行不悖。心理健康信息充斥着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组织和政府正在以越来越紧迫的方式制定意识、预防和治疗举措。
文化对心理健康的日益关注具有明显的好处。它提高了认识,减少了耻辱感,并促进了寻求帮助。
但是,它也可能有成本。批评人士担心社交媒体网站正在酝酿精神疾病,普通的不快乐正在被过度使用诊断概念和”治疗说话".
英国心理学家露西·福克斯认为关注度和流行率上升的趋势是相关的。
她的”流行率通货膨胀假说“提出,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在遇到相对轻微或短暂的问题时对自己的诊断不准确。
福克斯的假设意味着有些人对精神疾病的概念过于宽泛。我们的研究支持这一观点。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我们展示近年来,精神疾病的概念有所扩大——我们称之为”概念蠕变“——还有那个人与人不同在他们对精神疾病概念的广度上。
为什么人们会自我诊断精神疾病?
在我们的新研究,我们研究了对精神疾病有广泛概念的人实际上是否更有可能自我诊断。
我们将自我诊断定义为一个人相信自己患有疾病,无论他们是否接受过专业人士的诊断。我们评估人们具有“精神疾病的广泛概念”,如果他们判断各种各样的经历和行为是疾病,包括相对温和的疾病。
我们询问了474名美国成年人的全国代表性样本,他们是否认为自己患有精神障碍,以及他们是否接受了卫生专业人员的诊断。我们还询问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和人口统计数据。
在我们的样本中,精神疾病很常见:42%的人报告说他们目前有自我诊断的疾病,其中大多数人是从卫生专业人员那里得到的。
不出所料,报告诊断的最强预测因素是经历相对严重的痛苦。
仅次于痛苦的第二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对精神疾病有一个广泛的概念。当他们的痛苦程度相同时,具有广泛概念的人更有可能报告当前的诊断。
下图说明了这种影响。它将样本除以痛苦程度,并显示每个级别报告当前诊断的人数比例。
对精神疾病有广泛概念的人(样本中最高的四分之一)用深蓝色线表示。对精神疾病有狭隘概念的人(样本中最低的四分之一)用浅蓝色线表示。具有广泛概念的人更有可能报告患有精神疾病,尤其是当他们的痛苦相对较高时。
心理健康素养较高、污名化态度较少的人也更有可能报告诊断结果。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了两个有趣的发现。自我诊断但未接受过专业诊断的人往往比接受过专业诊断的人具有更广泛的疾病概念。
此外,年轻和政治进步的人更有可能报告诊断结果,这与一些人一致以前的研究,并持有更广泛的精神疾病概念。他们倾向于持有这些更宽泛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们较高的诊断率。
为什么这很重要?
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精神疾病的广泛概念促进了自我诊断,从而可能增加精神疾病的明显患病率。将痛苦定义为一种疾病的门槛较低的人更有可能认为自己患有精神疾病。
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直接表明具有广义概念的人过度诊断或具有狭隘概念的人诊断不足。它们也没有证明具有广泛的概念原因自我诊断或导致实际精神疾病的增加。然而,这些发现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切。
首先,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可能这是有代价的.除了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外,它还可能增加人们错误地将他们的问题识别为病理的可能性。
不恰当的自我诊断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诊断标签可能会成为身份定义和自我限制,因为人们开始相信他们的问题是持久的,难以控制他们是谁的方面。
其次,无根据的自我诊断可能导致经历相对轻微痛苦程度的人寻求不必要、不适当和无效的帮助。最近澳大利亚研究发现接受心理治疗的相对轻度痛苦的人恶化的频率多于改善的频率。
第三,这些影响对年轻人来说可能特别成问题。他们最容易对精神疾病抱有宽泛的概念,部分原因是社交媒体消费,他们以相对较高且不断上升的比率经历精神疾病。
广泛的疾病概念是否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中发挥作用还有待观察。
持续的文化转变正在促进对精神疾病的定义越来越广泛。这些转变可能会带来喜忧参半的祝福。通过使精神疾病正常化,他们可能有助于消除其耻辱感。然而,通过将某些形式的日常痛苦病态化,它们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当我们与心理健康危机作斗争时,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方法来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而不会无意中夸大它。